近期高官落馬之事頻發,落馬高官一下子“變”成可恥的貪官,而貪官在落馬之前,大多發表過慷慨激昂的反腐言論,這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。某省部級高官剛一落馬,網站和媒體就搜羅了他之前的各種反腐言論,什麼“要掂量掂量反腐倡廉的重要性,不要因為個人貪腐,影響黨和國家事業,影響家庭生活,破壞家庭幸福”呀,什麼“請大家首先從監督我開始,領導幹部從我帶頭,絕不插手任何土地、工程、項目、國有資產、招投標,絕不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親友、為他人謀取私利,絕不追求特權、追求享受”呀,真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,結果卻是貪官一枚,太傷普通老百姓的感情了。
  其實太陽底下無新事,貪官未暴露真面目之前,在臺上就反腐倡廉工作作報告、提要求,說得頭頭是道、句句在理,這種情況非始自今日,可以說再正常不過。如原深圳市市長許宗衡曾向媒體大談“不漂浮、不作秀、不忽悠”,信誓旦旦地承諾要“不留敗筆,不留遺憾與罵名”;南京市市長季建業曾公開承諾,要做一個廉潔從政的市長,做到不為親戚朋友謀私利,不干涉工程招投標、土地招拍掛等方面的事項;原貴州省委常委、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,在黨風廉政“警示教育月”大會上嚴肅警醒領導幹部,要求堅守“三道防線”、“廉政五關”,並率領與會人員到監獄接受警示教育……若把貪官的反腐言論集納起來,編一本警示類小冊子,一定很有意思。
  一個招權納賄無所不用其極的大貪官,在各種場合發表冠冕堂皇的反腐言論,一朝中箭落馬敗露貪官原形,當初被他的反腐言論迷惑的人們,自然有上當受騙的感覺。有人總結出了兩個慘痛的教訓:其一,貪官都是“滿嘴仁義道德,一肚子男盜女娼”的偽君子,是不可救藥的人格分裂者和精神病患者,他們的反腐言論絕不可信。其二,今後再有官員在臺上發表反腐言論,一定堅決不聽不信,因為你無法判斷,眼前這個大談“不要因個人貪腐影響黨和國家事業”的高官,到底是不是許宗衡、季建業、廖少華那樣的貪官,你若聽他信他,很可能就要再次上當受騙。也就是說,貪官的反腐言論不可信,其他官員的反腐言論也不可信,除非你能百分之百確信他們不是貪官,然而至少在現在,這一點你肯定是做不到的。
  如此說來,豈非所有官員的反腐言論都不可信了?
  要走出這個“不可知”的困境,不妨換一個思路,把官員發表反腐言論與反腐言論本身區分開來——前者是官員的職務行為,後者是有關反腐倡廉的觀點、認識、理論、論述,兩者可以分而論之。從職務行為的角度看,官員一般都會發表反腐言論,反腐言論一般不代表官員個人的意見,而是代表“職務意見”,因此與官員是貪官還是清官沒有必然聯繫。從官員反腐言論的內容看,一般都體現了關於反腐倡廉的主流觀點和認識,無論它出自貪官(尚未敗露)之口,還是出自其他官員之口,這些反腐言論本身是言之成理的,是可以聽而信之的,與發言者是清官還是貪官沒有必然聯繫。
  錢鐘書說,蛋是蛋,雞是雞,人吃雞蛋覺得好吃就可以了,不必一定要認識下蛋的雞。同理,反腐言論是反腐言論,官員是官員,你覺得某一句或某一段反腐言論說得有道理就可以了,不必過於糾結髮言者是貪官還是清官。周地(北京教師)  (原標題:對貪官反腐言論不必太糾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g42kghb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